close

01.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一樓的《煎熬時代》樟腦產業常設展(見https://wannyplay.pixnet.net/blog/post/360134394-%e7%85%8e%e7%86%ac%e6%99%82%e4%bb%a3202009)很好看,走上二樓發現《繪自然》更迷人,如果要兩個展都細看,得要花上半天時間才夠,兩個展一起看的話,才20元,沒錯,是新台幣!如果有時間的話,我真的很樂意再去一次。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06.JPG

       為期近一年半的《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由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林務局合作,策展人是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所長胡哲明教授,集結19世紀以來上百件精彩圖鑑及科學插畫,結合實境野外踏查影音,從科學繪圖的定義與發展史開始,介紹科學繪圖在台灣的發展與演進,博物學家和自然科學觀察者陸續在台灣所記錄的自然史,以及當代科學繪圖的發展。

07.JPG

08.JPG

09.JPG

10.JPG

11.JPG

12.JPG

       展覽重現當時嚴謹的觀察理路,細膩的筆觸及精美的繪畫技巧,讓科學繪畫能提升為藝術作品等級,展覽分成「自然史與科學繪圖」、「畫說台灣」、「科學繪圖實作」、「當代科學繪圖示範」四個主題,帶領我們跟著作者,一筆一畫探索這個世界,而我看完之後覺得,這些作品如果可以都入中小學教科書,不知道有多好。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科學繪圖的發展史,目前最早可追溯至數萬年前,從原始人開始,人類在洞窟上製作壁畫,藉由在岩壁上的描繪反映當時他們眼中的自然,例如法國著名的肖維岩洞(Grotte Chauvet)、拉斯科洞窟(Lascaux)裡的壁畫,這些藉由觀察自然,對動、植物、化石,乃至地景等進行的繪圖紀錄,逐漸發展成兼具學術專業與美感的科學繪圖。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最早期的科學繪圖以幫助人們識別、鑑定生物為主,主要是為了醫學,例如記載各種藥用植物的東方《本草綱目》及西方《維也納藥典》像當歸用文字描述很多,沒有圖根本無法想像它的樣子,吃錯藥是很嚴重的事。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35.JPG

36.JPG

37.JPG

       進入大航海時代後,從各地蒐羅奇花異草及珍禽野獸需要紀錄,科學繪圖就開始與博物學緊密結合,發表新的物種、命名新動物或植物,加上圖說,就能鉅細靡遺,因此當時許多探險隊的成員除了各領域專家外,有時也有繪圖師隨行。

38.JPG

39.JPG

40.JPG

41.JPG

42.JPG

43.JPG

44.JPG

45.JPG

       描繪自然物並非先進歐洲國家的專利,古代東亞國家就已經有不少描繪草藥、生物的圖譜,雖然因為缺乏系統、圖像不夠細膩等原因,不被現代學者採用,但也可以算是科學繪圖的一種。

46.JPG

47.JPG

48.JPG

49.JPG

50.JPG

51.JPG

52.JPG

53.JPG

       在台灣科學繪圖最早的作品是1852年英國植物學家William Jackson Hooker胡克(1785-1865)的蓪草繪圖,蓪草是常見於台灣中低海拔的木本植物,可以製作成蓪草紙,當時傳到歐洲後,引起英國人的好奇,經過調查研究後,蓪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依照分類學命名發表的臺灣植物,這象徵臺灣自然史探索的開端,接著延續至日治時期的學者、台灣專業人士的自然史研究,直至今日都還在不斷前進著。

54.JPG

55.JPG

56.JPG

57.JPG

58.JPG

59.JPG

 

       在展覽中,可以看到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教授黃增泉捐贈,第1版《臺灣植物誌》中珍貴的科學繪圖原稿,出版於 1975 至 1979 年的《臺灣植物誌》是臺灣植物分類研究的集大成者,收錄了1,651 幅植物繪畫,還有臺灣最新、記錄最齊全的《臺灣野鳥手繪圖鑑》原畫、臺灣最早的植物誌《臺灣植物圖譜》等珍貴作品。

61.JPG

62.JPG

63.JPG

64.JPG

65.JPG

66.JPG

67.JPG

68.JPG

69.JPG

    另外,17世紀荷蘭製圖師凡布斯繪製的臺灣地圖,記錄400年前的臺灣素顏,並詳盡描繪臺南一帶,19世紀法國新聞雜誌《世界插圖》所描繪的基隆、淡水出海口地形圖,以平行視角的地景圖讓法國民眾第一次看見臺灣的「長相」,還可以看到一些生活在深海,攝影技術仍無法完全捕捉的鯨豚及台灣魚類,特展也特別邀請台灣科學繪圖師,紀錄島上瀕絕物種的身影,水獺、寬尾鳳蝶都入畫。

70.JPG

71.JPG

72.JPG

73.JPG

74.JPG

75.JPG

76.JPG

       攝影及印刷普及之前,繪圖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許多人質疑科學繪圖是否會被攝影取代,答案是否定的。攝影雖然方便,卻可能受到光線等因素影響,無法清楚展現,而植物從開花到結果,長時間的演變過程,或者昆蟲與鳥類的局部構造或剖面,都是畫家經過研究後,把所有資訊濃縮在一張圖裡,既能提供研究細節,也兼具美感,這些都是攝影做不到的。

77.JPG

78.JPG

79.JPG

80.JPG

81.JPG

82.JPG

83.JPG

84.JPG

       展間最熱門的,當屬被譽為美國國寶,在蘇富比拍賣創下731.25萬英鎊天價紀錄的《美國鳥類》這本全台唯一的復刻本圖鑑,這是由世界知名動物畫家、鳥類學家、博物學家John James Audubon約翰・詹姆斯・奧杜邦(1785-1851)所繪製,自1827年起花費12年的時間,用畫筆 1:1 比例手繪出鳥的真實形象,共435張插圖,涵蓋美國489種鳥類與1065隻飛禽,不只畫鳥本身,還有牠們的棲息地、覓食習慣或育雛行為,是鳥類學研究的重要資料,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傑作,光整套書的印製就花了10多年。

85.JPG

86.JPG

87.JPG

88.JPG

89.JPG

90.JPG

     最後一區「科學繪圖實作」區則以長木桌搭配動植物標本,讓觀眾現場實作,不過因應防疫,目前只在購票櫃台供應紙張,互動區域沒有提供筆,特展期間不定期邀請生態插畫家駐點演示,last but not the least,回家後看到網站說,展場DM藏有驚喜,讓觀眾可把「臺灣穿山甲」的「美圖」帶回家收藏,來看展時千萬不要錯過,可惜我錯過了……

91.JPG

92.JPG

93.JPG

94.JPG

    看完展覽之後,內心充滿悸動,大家應該更關心台灣這麼多美好的物種,多一點行動、及時保育,別讓畫作成為瀕絕物種的遺照。

95.JPG

96.JPG

97.JPG

展名:繪自然—博物畫裡的台灣特展

作者: John James Audubon, William Jackson Hooker,王仁禮、陳建鑄、黃崑謀、鄭義郎、林松霖等

策展:胡哲明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紅樓二樓(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日期:2020,01,22-2021,05,30(9:30-17:00,Monday off)

費用:全票20元,半票10元

98.JPG

99.JPG

100.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nyplay 的頭像
    wannyplay

    陳大凱很愛玩

    wannypl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