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大千我門」,展覽名稱主視覺,特別商請陳浚豪的授業恩師林章湖教授題字,凸顯藝術家對文人精神傳承的重視。
藉由臨摹張大千臨摹他人之舉,試圖批判所謂「原創性」的意涵,也意欲再定義作品不同於上文脈絡的意義,彰顯陳浚豪內化前輩名家作品於自身,「我門」取自英文「Woman」諧音,呼應藝術家近年對於中國傳統仕女題材的研究和琢磨。
題目「大千我門」,展覽名稱主視覺,特別商請陳浚豪的授業恩師林章湖教授題字,凸顯藝術家對文人精神傳承的重視。
藉由臨摹張大千臨摹他人之舉,試圖批判所謂「原創性」的意涵,也意欲再定義作品不同於上文脈絡的意義,彰顯陳浚豪內化前輩名家作品於自身,「我門」取自英文「Woman」諧音,呼應藝術家近年對於中國傳統仕女題材的研究和琢磨。
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這個展覽由北美館與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共同合作,分十區呈現藝術家40年來約百件代表作,給你最William Kentridge的William Kentridge!
這個展5年前就開始構思,但因各種因素宣告失敗,換館長之後重啟協商,促成這一次合作,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派出首席策展人Adrian Locke,與北美館資深策展人吳昭瑩,帶領雙方團隊完成此一艱鉅任務。
「花的每個瞬間都不一樣,也不會重複,那種無常感很難掌握,身為攝影師,如何把這短暫無常的瞬間變成永恆,是永遠的課題。」-- 蜷川實花
展場多半都是幾個正妹相約一起來互拍,有位大哥,自己拍了好一段時間,問他:「這麼好看嗎?」他回:「美的事物誰不愛呢?」接著秀給我看蜷川之前在台灣的展,他也有去拍。一句話說明了蜷川的魅力所在。
這是個令人著迷的小展,若有了解每一個作品被創造出來的過程,就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仔細端詳這些精緻的小可愛們。
《有機造物》展的樹皮漆器作品,大多以構樹皮為主,再以天然樹漆塗布於表面作為結構層,或是表面塗裝之用,也有看到椰子葉鞘做的作品。
這是在台灣難得一見為植物學藝術家量身打造的最大型展覽,也是全台灣最具指標性的植物學藝術展。
原先看到展覽在彰化,接著又移師台東,差點要衝過去!還好台北也有場,身為重度花草控,大凱馬上去了兩次,真心感謝主辦單位,讓我們可以看到這麼多高水準的作品。
標榜英國國家藝廊自1824年創立至今,200年首度來台,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荷蘭大師林布蘭到後印象派名家梵谷,50位大師真跡,綜覽西洋藝術史400年精華的展覽,結果大家的話題不是:「什麼時候去看?」而是「如何搶票?」
英國國家藝廊由英國國會於1824年成立,收藏了13 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西洋繪畫,有人抱怨這次展覽「只有」52件,其實館藏才2300件,卻都是具代表性的珍寶,因此被譽為是臺灣史上最高規格的西洋畫展。
在筆筆接合的過程中,局部與整體相互牽制,讓可控與不可控同時操作,直到整體的統合性達到全新的平衡、調合與美感。--楊世芝
完全是拼貼,絕對不補筆,楊世芝將台灣當代水墨帶入一個不同的層次,是那種觀者仔細端詳之後,都會不由得發出「Wow」一聲的境界。
這篇文有兩個部分,前面看的是《顏景弄靈儀—李俊陽作品展》,李俊陽睽違十年在非畫廊舉辦的第二次個展,後面看台北雙年展當中的作品《七彩迷魂妙靈儀》。
兩邊的作品都很有可看性,因為非畫廊《顏景弄靈儀-李俊陽作品展》及2023台北雙年展的作品《七彩迷魂妙靈儀》獲得了台新藝術獎第四季提名。
有幾位朋友都推薦了這個畫展,想來能吸引人特地到淡水看的展覽,肯定不容易,原來是謝義錩老師的近作展,果然值得跑一趟。
在展間碰到其他也是特地到淡水看這個展的人,聊了一下,大家都說這次的作品,跟以往的風格大不相同,大凱在2018年有寫過謝老師的文章(https://wannyplay.pixnet.net/blog/post/359837141),可以看一下之前的作品。
世界新聞攝影展每一年只有三個禮拜,是少數大凱必須早早在行事曆上標明的重要事件,因為錯過會扼腕。
這個展好看的地方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展場空間,曾獲2013年臺北老屋新生金獎,另一個當然就是展覽本人,這一次展出的內容,是從全世界3752名攝影師的60448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得獎作品,透過觀看作品,連結世界脈動。
以高僧書畫作品為主題的展覽真的很稀有,因此一看到相關訊息,就列入口袋名單,看完以後就覺得應該要推,好看!
展覽是以清代藏傳佛教四大活佛中,唯一來臺駐錫的第七世章嘉大師的蒙、藏、梵、華文等四種文字書法為基礎,與收藏書法聞名的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合辦,另外,還有向國立歷史博物館、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和私人收藏家借展。
很難想像用柏油這樣生硬耗力的媒材來創作的,竟是個清秀的小女生,而畫作的內容也不是什麼陽剛強健的題材,而是溫暖親切又貼近生活。
除了生活化的動、植物主題,還有記錄夢境的星之歌、月之舞,看起來很可愛的鳥系列,竟然表達的是社畜人生,九宮格花磚的貓家族系列,讓人會心一笑,然後不知道為什麼,用柏油畫的風景畫,竟然像是十九世紀的英國鄉村風景畫。
身為一個東信Azuma Makoto迷,每每看到他又把花藝創作推到另一個高不可攀的境地,總是只能對著照片讚嘆,沒想到現在能在台灣看到東信的作品本人,打從心底覺得活著真好!
這是日本花藝大師東信在台灣的首次個展,由台灣的「明日製作所」和日本的東信以及「AMKK花樹研究所」合作,以時間為主軸,將三種創作形式在展場中融為如百花圖鑑般的沉浸式體驗。
以超寫實雕塑形式,來探問人類世之下,肉體存在的相關議題,還有,未來將何去何從?
這個從一開始就維持高人氣的展覽,算是個世界巡迴展,第一站是2020年,在德國圖賓根美術館(Tuebingen Museum ),六週參觀人次達一萬人,卻因疫情而提早結束,海報在此(照片來源: https://kunsthalle-tuebingen.de/en/past/):
自從「崎」這一件紙山水出現在北美館的3C長廊後,這裡直接變身拍照打卡景點。
剛開展的時候,想拍作品本人還要等待偶爾人少一點的時候,才能拍得到,假日展場志工還得負責提醒觀眾「記得要往前走」,來消化等待參觀的人潮。
「繪畫創作是一生事業。」--黃才郎
由曲德義擔任召集人,劉永仁策展,近百件作品選自黃才郎1971年至今各時期的素描、水彩與油彩創作,開展前便在藝術圈引發高度討論,不為別的,只因這位「四冠王」館長,竟然公務之餘還不忘創作!太驚人了。
重回台灣八O,不只是懷舊與回憶,而是從當代角度回望歷史脈絡及其影響,也企圖提出研究與檔案作為展覽的全新可能,並期待觸發更多創新史觀討論的方法。--王俊傑
《狂八O》真是名副其實的狂,資訊量爆炸!一次看不完,而且有些檔案文獻是四十年來首次公開,或者終於看到原始版本,很值得跑兩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