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JPG

    2020年12月開始,藝術家楊俊在重疊時間內,先後於畫廊TKG+、北藝大的關渡美術館,以及台北當代藝術館三種場域舉辦個展,以不同樣貌呈現,體現楊俊把展覽作為一件藝術作品去經營,發掘展覽本身的創造性,並讓大眾思考,在不同展出場所,對藝術家、藝術品及觀眾所產生的不同影響。

02.JPG

03.JPG

04.JPG

       一開始是帶著好奇心來的,一個藝術家能夠在臺北三個重要商業、學術、公眾的藝術機構展示,鐵定有其厲害之處,可以喬出三個重要展示機構的重疊檔期,但大凱並不是楊俊的粉絲,對楊俊的認識只有2008台北雙年展的作品,也沒有太多時間看展,因此一開始就打算只挑一個場域觀賞。

05.JPG

06.JPG

07.JPG

       那麼問題來了,要看哪一場?我想,畫廊會因空間限制,只能展出作品最精彩的部分,吸引藏家購買,學院美術館可以較具實驗性,但以單一藝術家的個展做為雙年展,似乎太沒有說服力,公立美術館則可以較完整呈現創作脈絡,因此鎖定當代這一個場域看展。

08.JPG

09.JPG

10.JPG

      台北當代藝術館「楊俊 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策展人是藝術家本人楊俊,與格拉茨美術館館長Barbara Steiner共同策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TKG+ Projects、台北當代藝術館共同主辦格拉茨美術館協力合作,首爾善宰藝術中心支援協助

11.JPG

12.JPG

13.JPG

     這個展以群集式個展方式,邀請國內外11組藝術家共同參與:Christopher Adams和蔣慧仙艾文.鮑爾/buero bauer奧利佛.克利佩爾松根充和西村祐貴Topotek 1千鳥藝術,以及與楊俊的英文同名的另一位韓裔藝術家Jun Yang讓展覽既是個展又是聯展

14.JPG

15.JPG

16.JPG

       楊俊1975年出生於中國青田,四歲全家移居奧地利,大學就讀荷蘭皇家藝術學院,研究所就讀維也納藝術學院,師事義大利貧窮藝術(Arte povera)藝術家Michelangelo Pistoletto,2007年移居台北,現工作、生活於維也納、台北及橫濱。

17.JPG

18.JPG

19.JPG

       作品涵蓋多樣形式,包括電影、裝置、表演及公共空間計畫,表述機構、社會及觀者的關係,因應自身在多元文化環境下成長與生活,經常在作品中探討刻板印象與媒體圖象對於身份認同的影響,也關注當代視覺藝術、商業、政治三者交疊與交互作用的關係。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活躍於各項國際展覽,包括歐洲當代藝術宣言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利物浦雙年展、台北雙年展、光州雙年展,及雪梨雙年展,曾獲Otto Mauer藝術獎,維也納市美術獎,近年的三場個展,分別為2018年韓國善宰藝術中心,2019年奧地利格拉茨美術館,及2020/2021年於台北關渡美術館、TKG+ Projects與台北當代藝術館三個場域。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進大廳第一個作品Jun Yang會見Jun Yang同名同姓的巧合成為藝術家楊俊複製自己的想像一樓展場集結了他所有討論「楊俊」的作品,主題圍繞在楊俊個人本身跨文化的生活背景,身為移民的經歷,以及他對自我的辯證上,在影片中說:「一個外人做什麼都是錯的」,一語道盡那種漂泊的、疏離的、無處安身立命的孤獨。

29.JPG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35.JPG

     「楊俊」二字在展場中鋪天蓋地出現,事實上,在當代館入口上方,大大的楊俊紅色簡體,就引發我們對展覽本質的深層思考,這展覽是藝術家的我營銷,還是當代藝術的實踐?「楊俊」只是單純的展覽符號,還是已經透過加冕,進而成為一個可供辨識的品牌?藝術家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創作者、餐廳老闆、藝術中心共同創辦人、策展人,還是還有別的?

36.JPG

37.JPG

38.JPG

39.JPG

40.JPG

      二樓的作品主題則延伸至政治與國家層面,兩側樓梯之間的白牆上,分別展示以臺灣作為場景的作品,革命」是參與式作品,透過後方牆面上發光的白屏,把觀眾的剪影投射在前方播放動畫的螢幕,感覺就像直接融入敘事的情境當中。

41.JPG

42.JPG

43.JPG

44.JPG

45.JPG

46.JPG

47.JPG

48.JPG

       最大的展廳展出楊俊近年來完成的設計與藝術專案,這些作品散發出明顯的商業氣息,而這出現在以教育為主軸的美術館裡是否適合?不禁讓我們思考當代藝術生態系中,藝術作品、藝術家、畫廊、美術館之間的權力結構及相互關係。

49.JPG

50.JPG

51.JPG

52.JPG

      楊俊的作品比較是屬於觀念藝術的類型,就是我覺得比較不懂的那種藝術,因此看展前,不可避免地做了功課,以理解作品內涵,只是,越看問題越多,最終帶著滿頭問號去看展,如果你要問我,看完展覽後,有得到解答嗎?嗯…我帶著不少問號回家

53.JPG

54.JPG

55.JPG

56.JPG

    當代館的網站有線上展覽資料,想看個別作品的介紹的話,可以上網看,還有線上語音導覽:

https://www.mocataipei.org.tw/tw/ExhibitionAndEvent/Info/%E6%A5%8A%E4%BF%8A%E3%80%80%E8%97%9D%E8%A1%93%E5%AE%B6%EF%BC%8C%E5%90%88%E4%BD%9C%E8%80%85%EF%BC%8C%E4%BB%96%E5%80%91%E7%9A%84%E5%B1%95%E8%A6%BD%E8%88%87%E4%B8%89%E5%80%8B%E5%A0%B4%E5%9F%9F

57.JPG

58.JPG

59.JPG

60.JPG

展名: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

作者:楊俊

策展:楊俊, Barbara Steiner

日期:2020,02,06-2021,03,31(10:00-18:00,Monday off)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02)2552-3721台北市長安西路39號

費用:50

61.JPG

62.JPG

63.JPG

64.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nyplay 的頭像
    wannyplay

    陳大凱很愛玩

    wannypl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