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繪畫求精,不求多。」--郭雪湖
「來自北方的凝視─郭雪湖與他的南國世界」展覽,由郭雪湖基金會協助,展出郭雪湖橫跨在臺灣時期,以及海外時期的精彩鉅作,包括了1927年首次獲得臺展入選的《松壑飛泉》、《圓山附近》(色稿)、1932年的《薰苑》,以及諸多鮮少曝光的花卉與旅遊寫生之作,此外,郭雪湖夫人林阿琴女士也有七件作品參展。
1908年生於台北大稻埕的郭雪湖,2012年過世,他曾考入當時名校台北州立工業學校土木科,但因志趣不合,毅然退學,追隨所愛的藝術,1927年與陳進、林玉山共同入選「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美稱「台展三少年」。
但郭雪湖與陳進、林玉山不同之處,是其一生從未進過美術學校,他當時由於母親帶引,拜入當時有名的畫家蔡雪溪門下,在「雪溪畫館」學習國畫,師兄雪涯(任瑞堯)與他志趣相合,常一起出門寫生,到圖書館讀書,由雪涯帶著通讀古代畫論,因此更能了解作品的構圖分析、比例配比與作畫意境,彌補了他未在美術學校學習繪畫理論的空白。
這一次看到熟悉的作品«圓山附近»的色稿,郭雪湖在第二屆台展,就是以此作品參賽,為了這幅畫,郭雪湖到台北圓山附近寫生多達數十次,當中的雲彩、白鷺鷥、人物等,經過多次試畫,最後才定稿,展出底稿中,可以看到郭雪湖竭盡心力的程度,在裡面除了繪有大家熟悉的農作物,也有台灣原生種,如:苦楝,在一個大範圍的地景中,巧妙安排各式植物在其中,顯見歸納統整能力優異而且主色綠色的層次極多,足見功力之深厚,郭雪湖密實有致的畫法開創台灣新的畫風,並帶動流行,還因此誕生「雪湖派」,連郭雪湖的國畫老師蔡雪溪也來詢問作畫細節。
當時亦師亦友的鄉原古統告訴郭雪湖,若想成為專職畫家,務必心無旁騖(不從事副業),專心一志,且要修心養性,因此郭雪湖一生獻身藝術,連師大系主任教職都加以辭退,松林桂月(1876~1963年)則是郭雪湖另一位重要的啟蒙者,他認為,台灣人應該要發展在地色調,有自己的文化審美觀。換句話說,就是畫台灣人自己的畫。因此郭雪湖融合中國傳統水墨與東洋畫的理念,自創重彩、淡墨勾勒的技法,並多方觀摩西方繪畫的表現形式,將膠彩畫推到更高的境界。
1950年代,因正統國畫論爭,膠彩畫一度受到排擠,但郭雪湖仍堅持以膠彩畫為創作的主要媒材,擇善固執,郭雪湖壯年時期走赴台南府城,曾經短暫停留菲律賓、印度、日本、中國等,直到晚年定居美國,郭雪湖最掛念的仍是大稻埕的黃金歲月。
這次展覽展出近70件作品,橫跨了郭雪湖從台灣時期到海外時期的創作,可以看出他對於描繪台灣人文、自然景色的細膩,以及從多件台展入選作品中,展現出對於畫面「精緻度」的追求,這次受到好評的「郭雪湖望鄉三態VR裝置」,是由郭雪湖基金會與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老師,以及Oready瑞意創科張文杰導演合作,利用「時間」、「空間」以及「體驗」三要素,以《南街殷賑》為虛擬場景,打造一個穿越時空跨越世紀的交會,郭雪湖望鄉AR 擴增實境的app讓觀者無論在何處都能將郭雪湖內的角色帶到現實場景中,也是很棒的設計。
這一次的策展人是東海美術系助理教授吳超然,去年在北美館策的「于彭:行者‧天上‧人間」展,在開展前便被佳士得譽為2019年亞洲十大必看好展,這一次在尊彩策的郭學湖展,同樣是水準之作。
展名:來自北方的凝視--郭雪湖的南方世界
作者:郭雪湖、林阿琴
策展:吳超然
地點: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366號
日期:2020,09,05-10,25(11:00-18:00,Monday off)
費用:free
觀看展覽的當天早上,傳來林阿琴女士於美國家中辭世的消息,105歲,因此觀看過程中,有點悵然,這對結褵超過70年的夫妻在台灣藝術界,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也留下許多令人讚嘆的作品。以下這幾幅是林阿琴女士的作品,作為日治時期膠彩畫女性藝術家的先驅之一,同時展出別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