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1.JPG

自己不喜歡定義太過清楚的命題,因為黑暗總是讓人充滿著想像,保持神祕與曖昧,是我想維持自由創造的一種方法,也是我認為「創作」一辭的原意。—鍾江澤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在「蝴蝶效應」中,鍾江澤將重點回到個人的內心和慾望,並揉合他過往幾年從影像媒介所擷取的靈光,混入他繪畫時追求的身體經驗,憑著直覺讓畫筆在布上肆意地揮灑延綿。

06.JPG 07.JPG 08.JPG

    鍾江澤大部分的圖面都有抽象的部分,也有具象的部分,因為他認為抽象跟具象之間是最多對話可能性的地方,化作當中挪用一些圖像,以這些局部為起點,隨著畫面從這個核心向外拓展,視角也慢慢向外看出去,像是一種以畫家為主的透視法。

09.JPG 10.JPG 11.JPG

    創作的出發點是從繪畫的角度,而不是從觀念的角度,不想將繪畫行為會變成工具化,畫家在一個創造出來想像空間中的世界裡面畫畫,女子飄起的裙角幻化成斑斕的蝴蝶,樹幹的枝葉中生長出異狀的鹿角蕨…這些不設限的畫面組合,堆疊出鍾江澤最新畫作《紅蝴蝶》、《鹿角蕨與鹿角枝》等作品裡的奇幻意象與風格。

12.JPG 13.JPG

    鍾江澤1981年出生於台北,2006年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2009年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曾獲「中華民國第十一屆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素描類優選獎,台北藝術大學第一屆「美術創作卓越獎」,台北藝術大學「龍顏藝術創作獎」,中國信託新銳美術獎優選等,近年來亦參與電影合作,如「自畫像」與「緝魔」等,現居住並創作於台北。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對繪畫的定義的第一次較大的反轉,源自於高二時看到Basquiat(巴斯其亞)的畫冊,特別的有未完成感,平常面對畫布的時候,經常會去反思:我到底想畫什麼?我是誰?面對空白畫布的時候,到底什麼會長出來?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大肉身」系列之後,開始覺得好像太focus在自己身上,太疲乏、單薄,因此逐漸開啟自我,接受外界不同訊息,創作題材也開始有所變化。

24.JPG 25.JPG 26.JPG

    鍾江澤認為繪畫的過程和順序是看得到的,有些人在欣賞圖畫的時候,是在創作的過程,是怎麼畫出來的?先畫哪一個,再畫哪一個,畫的時間順序,邏輯和不合邏輯之處,還有,如何在不合邏輯之處,把它畫完,繪畫的本質就在此。

27.JPG 28.JPG 29.JPG

    顏料一層疊過一層,抽象和具象、顏料的堆砌感和畫面虛實,這種邏輯性造成的時間刻度被留下來了。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他很喜歡畫圖時後的一個未知狀態,這會有一種未知的可能性,先從抽象開始畫,畫一畫會開始長東西,長得具象,可是要保持抽象的畫面,跟抽象的愉悅感、流動感,所以在抽象和具象之間要一直去控制,一邊畫,一邊思考接下來要怎麼畫,沒辦法一開始就看到圖畫全部的路徑,只能一點一點地往前推,一直到作品完成為止。

34.JPG 35.JPG 36.JPG 37.JPG 38.JPG 39.JPG

展名: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

作者:鍾江澤

時間:2021,04,10-05,15(11:00-18:00,Sunday Monday off)

地點:安卓藝術(02)2365-6008 

     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80號7樓

費用:free

40.JPG 41.JPG 42.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nyplay 的頭像
    wannyplay

    陳大凱很愛玩

    wannypl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