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靜止的色面上,開關一條通路,利用線的流動,通往另外一個世界,呼吸其中廣闊而自由的空氣。 ―黃志超
看起來像油畫,又像壓克力畫,有近似瓷釉的玻璃光澤,早期作品還有明顯的氣泡出現,高度濃艷亮色,加上孩童一般的純真語彙元素,非常的「黃志超」!
這次看到的作品,年代跨距達二十多年,這樣能比較清楚的看一下,藝術家成熟時期的創作脈絡,在創作媒材、構圖和所使用的符碼上,都能夠讓觀者好好的觀察一番,現場工作人員也很專業,問的問題會很詳細的解答。
這位好吃零食,愛喝可樂,滿口臺灣國語,自稱「可樂王」,被譽為「東方馬諦斯」的畫家黃志超,別號「風漢」和「可樂居士」,1941年生於廈門鼓浪嶼,祖籍湖南長沙,小學時期就被父親送去學畫,師從黃君璧、金勤伯、溥心畬…1950年到臺灣,曾向台灣現代畫之父李仲生習畫、自動性技法,與現代藝術觀念。
1971年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作藝術巡迴交流展,並開始於國內外舉辦個展,1972年於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研究,定居紐約,該年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在舊金山的一個畫展中收藏他兩件作品,70至90年代,受新繪畫浪潮洗禮, 成為紐約新素材的表現派畫家。
曾獲第一屆美國新聞處青年畫家優等獎、中山文藝獎、美國國務院文化交流獎,及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文化交流獎,與丁雄泉、陳昭宏並稱「紐約三劍客」,2010年回台定居。
黃志超老師對於媒材的多方嘗試,讓他的畫顯現不同的視覺效果,如1971年終於讓他找到一種調和劑,有透明性,加入壓克力色料有近似瓷釉的玻璃光澤,色彩斑斕晶亮,早期畫面上的氣泡,應該就是這種媒材產生,不過根據工作人員解說,那一款調和劑後來停產了,因此近幾年的作品中,沒有這種氣泡的質感了。
高彩度,高亮度,高透明度的繽紛螢光色澤,色彩運用是一大特色,對於骨董的愛好,直接影響他的用色,另外,兒時住在南機場附近,曾觀看廟宇興建過程,貼磁磚的師傅說:顏色只要好看就好,一旦好看,色彩就會自然,就會有秩序,也開發黃志超老師對色彩的冒險,與內心自有定見的色彩邏輯觀念。
近年的創作回歸初衷, 充滿稚拙的愉快,調侃性的塗鴉,並非憑空想像而來,這些充滿童趣的符碼,來自他收集古董、民間工藝的興趣,對於古文物的豐富知識不亞於學者專家,早期以修骨董作蠟染的基礎,轉向純藝術創作,用蠟染材料及版畫技術表現抽象超現實畫風,並著有《蠟染藝術》一書。
黃志超老師以前衛、超現實的手法作爲傳統山水畫的再現,線條流暢躍動,有東方書法精神,脫離傳統繪畫的透視,扁平式構圖,不區分遠近景,拉大空間感,使觀者感覺彷彿穿梭於古代與現代之間,也是黃老師不安的靈魂,所追尋的一個可居、可遊的世間桃花源。
展名:抽色象
作者:黃志超
日期:2021,02,24-03,31(11:00-18:00,Monday off)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76巷11號帝門藝術中心(02)2325-7881
費用:fre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