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明近來發展「海洋」系列作品,這一次展出「潮間帶」系列有同性質的內容,海的元素,初看畫作上的膠帶,會有一股想要幫忙撕掉的衝動,回到理智面思考,哇!是畫出來的,觀畫時的情緒轉折,來回在理性和情感之間。
目前分類:展覽 (137)
- Oct 30 Fri 2020 16:44
潮間帶宋曉明個展202010
- Oct 29 Thu 2020 16:49
浮光留影 吳逸萱個展202010
吳逸萱是近來受矚目的台灣新生代藝術家,多面相的膠彩繪畫技法,使她能同步在台灣、日本與中國畫壇發表作品,1991年台北出生,東海大學美術系膠彩組畢業後,赴日取得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碩士,專攻日本畫領域,留學期間在膠彩創作與媒材多方嘗試,舉辦多次個展,也積極參與國內外聯展。
- Oct 27 Tue 2020 14:47
來自北方的凝視--郭雪湖的南方世界202010
- Oct 22 Thu 2020 14:46
秘密南方202008
這是北美館第三個典藏實驗展,人潮、人氣都大不如前,可能是疫情影響吧!又或者是,大家跟我們一樣,都很想念以前北美館真正的典藏展,不過因為要看布列松,所以順便到二樓走走。
第一間展間從石原紫山《達魯拉克的難民(比島作戰從軍紀念)》的作品開啟,詮釋了日本帝國隕落,中華民國入臺後,臺灣面臨政治與文化重整的狀態,許武勇的《十字路口》和何德來的《終戰》指出台灣國際地位的無所適從,正好想到,許武勇的紀念展正在南美館展出,郭雪湖的紀念展正在內湖尊彩展覽,馬白水110年紀念展也正在創價學會展出,回到這個展,後半間展區全是劉其偉的作品,國美館借的《中南半島一頁史詩》系列大部分呈現。
- Oct 16 Fri 2020 12:47
觀山望海山水的當代墨變202009
- Oct 12 Mon 2020 18:54
撫臺街洋樓+行之初展202010
四柱三間結構的騎樓拱廊,一樓由唭哩岸石塊組合成,寬敞騎樓天花板有木材拼組成的圖案,這一棟建於1910年的撫臺街洋樓,是直轄市定古蹟,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外館所,委託經營單位為社團法人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這一棟臺北城內屹立百年以上的市定古蹟,見證臺北都市變革,也是臺北舊城區內現存年代最早的民間建築。
- Sep 27 Sun 2020 17:00
1300瓷藝創作特展202009
來自高雄的頂級瓷藝品牌「1300」成立10週年,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舉辦特展,有歷年來廣受好評的經典作品,包括大型瓷雕、東西方新古典系列、壁畫、餐具和擺飾等,2021牛年新作也亮相,作品多半是典雅白瓷為主體,綴以22K手工描金,非常好看。
- Sep 25 Fri 2020 20:29
東條明子Akiko Tojo個展202009
1984年生於日本東京的東條明子Akiko Tojo,2009年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彫刻科畢業,2011年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科彫刻專攻修士課程修了,2006年起陸續在日本得獎及各項邀約展出不斷。
- Sep 23 Wed 2020 16:27
楊英風美術館典藏展202009
「我一生研究中國文化與生活美學,發現魏晉時期單純、樸實、健康、圓融的文化涵養,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希望能將其精神現代化應用於生活美學。」—楊英風
楊英風美術館成立於1992年9月,以典藏、展示楊英風的作品,發表與推廣楊英風的個人思想、藝術創作理念與美學觀為主。
- Sep 18 Fri 2020 12:49
彭光均雕塑展202009
「看我的作品時其實不需太多言語。當你用到最飽和的能量時,作品自然而然會撼動觀者的視覺。」--彭光均
彭光均1961年生於新竹,1990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曾獲第四屆台北縣美展雕塑類第一名、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雕塑第一名、台北市美展雕塑類首獎等,近幾年在亞洲市場持續火紅,深受藏家青睞。
- Sep 15 Tue 2020 13:22
煎熬時代202009
- Sep 10 Thu 2020 13:25
陶亞倫無處不在的幽靈202008
- Aug 25 Tue 2020 13:12
如是觀202008
「創作是一段生命歷程的刻畫,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同樣的事物也有不同的認知及體認。」--樊炯烈
「藝術創作對我而言,是探索與認識自身存在的一種方式,也是校正自我的過程。」--吳孟璋
「藝術是在尋找創作者的靈魂。」--張家駒
一票票這一檔推出三位來自台南重量級的雕塑家,個別展出的作品相對上就少一些,令人覺得意猶未盡,相當精彩。
- Aug 14 Fri 2020 17:32
霍剛個展202008
「畫面上沒用的,我不畫,我儘量求簡來探索,追求畫境,同時朝向生命本質邁進並發展,這是我心境未來的追求。」--霍剛
本名霍學剛的霍剛,1932年南京出生,1949年隻身來臺,就讀台北師範藝術系,隨李仲生學畫,1964年至義大利米蘭,50年後回台定居,畢生致力於藝術探索,未曾猶豫,被譽為台灣第一代抽象藝術家,此次展出作品,多半是近三年的新作,已經88歲的霍老師,依然維持旺盛創作力,令人感佩。
- Aug 13 Thu 2020 12:02
Tomas Rizek個展202007
庭園即生活
仿若一座島嶼
庭園代表著安定
守護著我們的內心
小時候,庭園就是我們的全世界
承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與感覺!--Tomas Rizek
繼美國衛生部長訪台之後,月底,友台的布拉格帥哥市長也要跟著捷克參議院議長訪台,湯瑪士•瑞杰可(Tomas Rizek),捷克當代知名畫家、插畫家、平面設計師以及出版商,同樣來自布拉格,2012年到台灣之後,愛上這裡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此後長年旅居台灣生活創作。
- Aug 11 Tue 2020 14:23
布列松在中國202008
「人和社會,才是我攝影的重點。」-- Henri Cartier-Bresson
「布列松在中國」在台灣是全球巡迴繼巴黎之後的首站,,後續將巡迴北京、米蘭等地,再來台灣之前,在巴黎布列松基金會展出,場地比北美館小得多,又有疫情影響,但參觀人潮卻出奇的踴躍,這一次在北美館,由於這一批相片對台灣歷史具有特殊意義,兩位策展人特別針對台灣的觀眾重新策劃展出內容,比在巴黎的展場多了一些電報、印樣、原版雜誌的檔案文件,這些史料都是第一次展出。
- Jul 31 Fri 2020 15:27
祁顏藝色祁慶玲個展202007
「突破創作思維與表現形式,顯影『自我主體』,借用藝術手段見證生活,聚焦與折射出繁複及耐人尋味的多重象限與時代座標。」
在財經顧問、藝術家、慈善家等不同身分之中,自由切換,繼2019年美國及韓國大展以來,在台灣的首次個展,這位財務長斜槓藝術家,沒有傳統專業訓練的匠氣,作品透過光影、線條穿梭交織,呈現出迷人的光暈。
- Jul 28 Tue 2020 18:32
陳釙贈個展201805
「陳釙贈是一位非典型畫家,自成系統的新視覺藝術。」--黃光男
2016年第一次看到陳釙贈個展的作品,有一種趙無極畫作的神韻,當時有畫作,也有其他形式的創作,這種沒有風格的「風格」,很有意思,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連續三年,他的個展都是用「意象.無相」為題,國父紀念館這一次作品,有搭配短詩,跟作品的意境很契合。
- Jul 27 Mon 2020 18:18
201803謝義錩展
「作品獨創技法,具音樂、自然空間、形色自由,是建築空間中最佳主角,表現出東方美感和一種大氣磅礡的抽象意境。」
記得那時候是要去看家具的,沒看到喜歡的家具,不小心看到一個很不錯的展覽,之前在台南采泥藝術,蕭瓊瑞教授策的抽象經典展,有看到上一篇劉永仁老師的作品,也有這一位藝術家謝義錩老師的作品,都是水準之作。